纷扰和杂念

最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保研计算和综测计算的时候了,在一年比一年更内卷的环境下,真的很难让人不产生焦虑的情绪。上一级的同学已经为了保研各自尽其所能,论文、专利层出不穷,又创新高。大创、竞赛、论文、专利、认证,一年比一年更卷的环境让大家都要往六边形的战士们卷,保研门槛也一年比一年高。

安宁,似乎越来越难了,对容易内耗的人来说,更是噩耗。安宁佛系的理想生活遥遥不可及,积极和消极之间来回摆荡,不禁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个人哲学。

安宁、自由、镇定

说到安宁,就不得不提到斯多葛主义哲学。今天我将从斯多葛学派的理念中寻求一些慰藉,找寻一些前进的动力

斯多葛学派的追求是:做到安宁、自由和镇定。此三者可以作为我们的目标来观照。

什么是安宁?我认为可以通过问自己两个问题来得到答案:第一,面对外界的纷扰,置身其中的我能否做到内心安宁,不生烦杂的念头?第二,从外界的沉沉浮浮中回到一个人独处,自己的内心能否仍然安宁?入世时安宁,独处时也安宁,是我追求的目标。

什么是自由?第一,外在约束很多时,我能否做到认知自由和行为自由,能否有自己独立的辩证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不人云亦云?第二,没有什么外界约束时,我自己能否依旧自由,随心所欲而不是随性所欲?换句话说,假设有一天,把我放到了一个空山上,面对原始的环境和独自一人,我能否做到行为自由,与天地自然浑然一体?这种境界对我来说,目前是遥不可及的。

什么是镇定?很难得,一方面,当遇到大事情的时候能否做到“每遇大事有静气”,能够从容地将事情做好?这一点我做的实在不足,在未来一年也是锻炼重点;另一方面,当生活略微顺风和如意的时候,如果此时没有某一个外界施加的大目标的时候,能否做到镇定,依旧按照自己的内心行事,不至于游手好闲?

控制三分法

斯多葛学派认为在看待问题时,我们应该对事物进行分类,将事物分为完全能控制、完全不能控制和能控制一些这三个类别。

完全能控制

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能完全控制的事情上面。那么,我们能完全控制什么呢?首先是目标设定而非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控制怎么定制这个目标,但是无法控制这个目标是否实现。然而,如果定制目标过大过远而自己无法实现,往往焦虑缠身,这不就破坏斯多葛提倡的安宁了吗?

所以,斯多葛学派建议将目标的设定划分为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我们应该注重设定内在目标而非外在目标。训练自己定制内在话目标是很重要的,这种目标在给我们一些正向积极的动力的同时,不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安宁。我们可以将内在目标理解为:注重过程,即注重定制目标过程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又可以理解为:如果我们拼尽全力外界仍然没有改变,这个时候我们也应当泰然处之,因为我们已经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了。

这显然是一种重视行动的积极价值观,而不是一种坐享其成的消极追求的安逸价值观。我个人认为对社会的竞争不同人群有各自不同的反应,对于十分积极进取、敢于竞争、乐于竞争的人来说,他们显然不需要斯多葛主义,但是对于重视内在且不想不愿意将自己十分地投入到社会竞争的人来说,斯多葛学派的这个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完全不能控制

对于完全不能控制的事情,斯多葛主义主张我们不能花费一点时间在这里,否则就是杞人忧天。我们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全能控制的事情上,因为试图控制完全不能控制的事情正是内心不安宁的来源。

能控制一些

我们应当能够控制一些的事情,我们可以区分清楚什么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什么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例如一场比赛、一次评选,我们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如果我们将重心放在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上,即对结果的过分追求上,我们就往往会失去安宁。反之,关注于过程

控制三分法的观点是逃避吗?

控制三分法的理念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越简单的道理往往也更加深刻。

对于控制三分法,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逃避的心理作用下的小伎俩,我却认为这种观点并非逃避,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个人哲学。对于控制三分法,这从初级层面这是一种心理技巧,但是如果更进一步来看,我认为这是一种关注过程化的积极哲学。

就像《道德经》的“为而不持”,大多数人关注老子讲的是不持,却忽略了不持前面还有个为字,老子的哲学主张虚静,可他依旧是一个积极的哲学,主张把事情做成了且能保持内心的安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