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途漫记栏目介绍:主要记录笔者近期在读书中的见闻与反思,篇幅往往较短。

今日阅读的书目是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第八篇《实相·事实·观与被观·眼前的真相》,颇有感悟,因此记录到书途漫记栏目。

莫把追求“活在当下”变成另一种“我执”

“活在当下”或许是大部分有意识的现代人所追求的状态,我们常说:“只有活在当下,我们的内心才会变得安宁。”我们是如此频繁地提到这个词,常常脱口而出,以至于我们似乎忘记了这个词的真实内涵。

在我看来,“当下”描述的是一种实相,而在我们的口口相传中,它已然变成了一种“意识”,变成了一种过分形而上的东西。这就好比小学的时候,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一遍一遍地书写着同一个汉字,书写久了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连这个字是什么都不认识了。

可见,我们越是在口头上强调“当下”这个词,我们就越不能发现其内涵。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佛陀传授禅道时,往往不是执着于某个事物的“名相”,而是“提指拈花,恍然一念间”。

没有路径可通往实相,它会自然降临到你面前

作者在本章中描述了到底什么是“实相”,实相来临的时候我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的状态。他说:“没有路径可以通往实相,它会自然降临到你面前。只有当你的心和脑都变得单纯而清晰时,爱才会出现。”我们在描述“当下”的状态是,这个当下是在我们的言语中、意识中的,而当我们真正沉下心来体会,沉下心来经历,这份当下才是切切实实地存在的。

成为一个无标签的人

最近有此感悟,我们只有成为一个无标签的人,才能真正的享受“自在”的状态。换而言之,我们不能将自己依附于某一个“外在”的事物,而失去了能够“自察”的精神内核。一种理想中的好状态是,我能够在外界“游刃有余”,而保持内在。

让我们先从什么是“有标签”开始讲起。有标签,不仅仅指的是外界意义上给你定义的标签,更指的是你内在意义上给你自己定义的标签。在完成一件事情、参加一个活动、拥有一段经历后,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给自己定上标签,并用这个标签束缚自己。有了标签,就难以有“我在”的状态。

我的思考是:我们应该在以热心和全心去参与某个活动,融入某个组织的时候,仍然保持有一份自我、强大和独立的呢?毕竟,这份自我的坐标定位和个人体系才是自身之基。反面例子就是我们融入外界后失去了自我,我们依附于外界,沉溺于外界,而外界是一个短暂的事物,皆是由因缘而定,激进一点来说从长远看皆是飘渺,因此,倘若我们的神魂依附于外界,自我就会成为无根之木而不断漂泊。

头脑安静下来,内心却充满热情

本文篇幅很短,所写皆为感想,不成系统。最后,我以作者在本章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好的状态和实相,只有当你的心不再制造任何妄念时它才会降临,而且是不请自来的。它会像熏风一般不知不觉地来到你的心中,它会像阳光一样来得那么突然,像夜晚一样纯净。若想觉知到它,你的头脑必须安静下来,但心却充满着热情

好一个准确的描述。